拉薩八廓街
八廓街位於拉薩老城區,是圍繞大昭寺的一條環形街道,也是拉薩最古老的街道,不過現今的八廓街在人們的心目中,已不僅僅是八廓街了,它是整個拉薩老城區一片典型的藏族建築的代表,也是拉薩古城的代表
出了大昭寺,導遊就讓我們放牛吃草了,大家就在這裡解散,各自逛各自的。八角街是拉薩最大也是最傳統的市集,對於我們這些台灣來的遊客,又是什麼都新鮮,什麼都奇怪,什麼都有趣;我又是看到什麼拍什麼,活像是個現代版「劉姥姥逛大觀園」。八角街有賣古文物、唐卡、哈達、日常用品、蔬菜水果、肉品、熟食、電器、服飾,什麼都有,想要挖寶的人,這裡是絕對不能錯過的。
八廓街
從商業意義上來說,八廓街是一間間商業鋪面及一排排堆滿藏族工藝品、紀念品的貨架。
從藏族人的意義上來說,這是一條轉經的環形路,每天不在此轉經,就像某種任務沒有完成一樣!
從旅遊者的意義上來說,這是一塊神奇的地方,不僅在這裡可以買到各種新奇的紀念品,還可看到各種不同膚色、不同種族的人在這里以各種方式與藏族商人砍價,同時還可體驗到典型的藏族生活!
八廓街
7世紀藏王松贊乾布率部族遷徙拉薩平原時,這裡還是一片坦蕩的沼澤地。 他們在沃湯湖邊安營扎寨,並修建了大昭寺。 這座美麗的宮殿引起了無數朝聖者,漸漸地踏出這條環繞大昭寺的八廓街。 最初這只是一條普通的路,後來成為朝聖者的轉經路。 “廓兒”意譯為“圓圈”,引申為轉經。 八廓是中間的轉經路,相對於它的,裡面有“囊廓”,是大昭寺裡的一圈轉經回廓;外面有林廓(意指世界外圍),是圍繞包括布達拉宮在內的拉薩老城轉一圈。 從早到是晚總有數不清的轉經者匆匆走在這3條路上,用腳步積累他們的功德。 有不少人虔誠地從遙遠的地方磕著等身長頭來到拉薩。 朝佛者構成了數量龐大的流動人口。 拉薩人裡,許多都是朝佛者的後代。
鑲牙的店鋪
很特別吧!有看過這樣的鑲牙店嗎?來西藏之前是沒看過的,所以感到非常新奇!
犛牛肉
犛牛肉有一種非常獨特的味道,只記得好像不太喜歡.....
剁成碎肉的犛牛肉
肉販拿著大刀將犛牛肉切片
賣涼粉的小吃
賣古物的小攤販
賣蔬菜的小販
賣餅乾的小販
賣水果的攤車
水果看起來品質不錯的樣子
修雞眼?
這是什麼?不知道,拍下來再說。
路邊蹲坐的藏族婦女
辣椒、辣椒粉和香料
賣蔬菜水果的小街
這些蔬菜看起來品質都很好
據說西藏不出產蔬果,這些食材都是外地運進來的
這是賣菸葉的嗎?哇喔!第一次見到,這要怎麼抽煙呢?
乾燥食品
乾燥食品
看到賣這種電器的攤商也是一奇
鍋碗瓢盆也有賣
位於八角街內還有個著名的飯館「瑪吉阿米」,據聞這是達賴六世與愛人幽會的地方,晚上我們來到「瑪吉阿米」,想體驗一下昔日達賴六世的風流,可惜的是客滿,殘念…,二樓裝潢比較有特色,三樓只是鐵皮加蓋,但是在二樓得忍受瀰漫整個空間的二手煙。算了,進來看看就好了。
台灣導遊為了避免我們掃興,帶我們到一位藏民朋友的家,他是一位博物館館員,家裡擺設藏風十足,典雅有致,他請我們吃酥油茶和一種油炸的藏餅,十分友善且好客,這位藏民朋友家裡只有兩個房間,一間客廳,另外一間臥房,廚房竟然是在走道上,那衛浴呢?抱歉,自己去外面找,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在街上看到淋浴的店,別想歪了,那真的是純淋浴。晚上十點回去經過大昭寺,天阿!還有藏民在五體投拜,真的只有虔誠,太虔誠可以形容。
瑪吉阿米(makye ame)
坐落在西藏拉薩市八廓街的東南角,是以尼泊爾、印度、西藏風味為主的餐廳。餐廳帶有濃郁的藏式風格,客人卻以外國遊客為多,所以價格較貴。
瑪吉阿米樓頂的平臺是俯瞰八廓街的絕佳地點,八廓東街和八廓南街一覽無餘。瑪吉阿米,藏語中即“未嫁娘”之意。
瑪吉阿米這個名字,出自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情詩,相傳是倉央嘉措情人的名字。而當年倉央嘉措與瑪吉阿米幽會的地方,正是瑪吉阿米所在的那個土黃色小樓。
倉央嘉措著名的瑪吉阿米情詩:
在東方高高的山巔,
每當升起明月皎顏,
那瑪吉阿米的笑臉,
會冉冉浮現在心田。
還有一首寫給瑪吉阿米的情詩:
曾慮多情損梵行,
入山又恐別傾城。
世間安得雙全法,
不負如來不負卿。
虔誠的藏族小孩以五體投地的行進方式轉著八廓街
八廓街上的喇嘛
金屬製作的裝飾品
馬蹄還有一些金屬製品,這些都是賣給觀光客的紀念品。
木製的鬼面具
我覺得非常有特色呢!
再拍一張木製鬼面具
走一趟八廓街(八角街)真的是走進微縮版的藏人世界,除了可以看到各式商品,也能夠見到各式各樣的人物,市井小民、觀光客、僧侶、虔誠的信徒。
晚上大陸導遊小唐帶我們到一家浴足店按摩,一次費用是100RMB,好像有點貴呢!不過,這也是第一次體會足部按摩,畢竟這是生平第二次出國,也是第一次到大陸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