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金博物館11.jpg
太子賓館

「金瓜石」其實原來的地名叫「九份」, 而今天的「九份」稱為「焿仔寮」, 自從西元1893年(清光緒十九年)此地發現九份金礦脈「小金瓜露頭」,次年1894年(一說1897年)在大金瓜地區也發現露天的金礦脈,而露天礦脈的岩嶂類似一個金瓜的形狀, 因此民間開始稱此地為「金瓜石」,1933年(日治時期昭和八年、民國二十二年)當時的台灣總督府正式命名本區為「金瓜石」。從此開啟了金瓜石地區的黃金歲月。至1987年(民國七十六年)才停止開採, 大地獲得休養生息,逐漸恢復山川秀麗風貌, 金瓜石也逐漸轉型發展觀光及文化創意產業,迎接遊客的到訪。
 
金瓜石礦區源自於日據時代的「金瓜石礦山」,九份礦區則為原「瑞芳礦山」,兩者以基隆山中線作劃分,由於地理上、政策上的差異性,導致生活型態及住民習性都迥然不同。金瓜石偏向「國營」型態,整個礦區 從日治時期至民國迄今都為公司治理型態,礦區由公司規劃民生建設如自來水、醫院、宿舍、學校等,礦區員工按月領薪,享有娛樂(看電影)、醫療、教育等福利,住民生活穩定、守規矩,整體管理較上軌道。九份則偏向「民營」型態,在台陽公司接手經營權 之後,將坑道分段租給淘金客採礦,交租後所得都屬自有,所以百家爭鳴,各憑本事,礦工一夜致富或一夕散盡千金者時有所聞,礦區的建設及管理相對較為鬆散。礦業發展路線不同導致礦區生活型態相異,九份地區活力旺盛,商業、娛樂活動充斥,礦工下工後尋求紓解,飲酒作樂,真個是揮金如土的豪客。金瓜石地區井然有序,管理嚴格,薪資穩定下如出現巨額消費,恐引人疑心,所以要消費也是到九份進行, 更加促進了九份的繁榮。年代更迭,九份因緣際會在電影、廣告及媒體報導下,成為今日觀光勝地,但其實金瓜石保存了更多的歷史遺跡及更豐的山海盛景, 九份有如濃妝的艷婦,金瓜石則如淡雅的仕女,如要感受黃金山城的真正魅力所在,你一定要來金瓜石, 建議你利用週休假日或閒暇時間,帶著你的家人或親朋好友,到離台北車程一小時距離的金瓜石,感受淘淘百年金河,時空快速流轉的特異人文歷史,偷閒在山區民宿住一晚,晨起看日出東海,萬物甦醒,金芒萬丈,將大自然的元氣盡收胸中,朋友請來金瓜石開採出你人生的第一座金礦吧!!!(以上資料來自金瓜石旅遊網http://rftour.myweb.hinet.net/)

早年初次拜訪九份是因為一則伯朗藍山咖啡的廣告,那年是西元1991........,我,十八歲。一群年輕的男女騎著機車夜遊,來到九份,那時候還沒有商店,住家門口還是舊舊的木造門扉(左右開啟的那種)。一群年輕人找尋著廣告片中的片段場景,也想找尋那藍色的雲霧飄渺。結果場景(九份豎崎路)是找到了,但是藍色雲霧卻是遍尋不著,那是拍攝技巧造成的效果吧!2009的今天找尋當年的廣告或是蹤跡一樣是遍尋不著,不管是Google、Yahoo、還是YouTube........。

相較於九份,金瓜石則是隱沒於山野荒煙之中。直到十年後的2001年爬茶壺山時意外發現「金瓜石」,那時候沒有遊客的,更沒有商家、民宿、咖啡館,有的是遺留的採礦機具及破敗房舍,遺憾是當年沒有拍照,只能成追憶了。

2006/03/19再次來到金瓜石,黃金博物館已經矗立在那兒了,步道、建築也都整修得美輪美奐,當然遊客也是絡繹不絕。觀光為小鎮帶來了商機也將小鎮介紹給世人,這股趨勢讓原本樸實寧靜的山城小鎮都成了相似的樣子.......。

黃金博物館01.jpg
從東北角往山裡走,先經過「黃金瀑布」

黃金博物館02.jpg
黃金瀑布
金瓜石山上流下來的水屬於弱酸性, 並含有硫和砷等金屬有毒物質,即使有黃金之名卻不適合用來飲用或洗滌。傍晚時分總是有許多攝影愛好者在此拍攝黃金瀑布之美。

黃金博物館03.jpg
黃金瀑布
黃金瀑布的形成,是由於金瓜石充沛的雨水經礦區表層裂隙滲入礦場,與「黃鐵礦」及「硫砷銅礦」接觸產生氧化還原及鐵菌催化作用而形成酸礦水,因地勢落差而形成的天然奇景「黃金瀑布」,也是陰陽海重要的源頭之一。

黃金博物館42.jpg
三條巨蟒盤據山頭
這就是當年台金公司採礦時用來排煙的管道

黃金博物館04.jpg
台金公司排放廢氣的煙管
煙管主要為過去煉銅廠排放煉銅廢煙至後山無人處之用,煙道高約兩公尺,寬一公尺半,因台金公司停產而廢棄。

黃金博物館43.jpg
廢棄煙管
號稱世界上最長的廢煙道。氣勢磅礡,形成金瓜石當地罕見的地景之一。

黃金博物館44.jpg
昔日台金公司的採礦工廠

黃金博物館05.jpg
陰陽海
黃色瀑布的水流,入海後海水形成土黃色,黃藍相間的海灣奇景就是著名的「陰陽海」,過去認為是台金公司煉礦污 染所致, 但台金公司停產已十多年,陰陽海依然存在。學者分析金瓜石地質含有大量的黃鐵礦,經年累月形成不易溶於水的「三價鐵離子化合物」(Fe3+),流入海水中形成「鐵離子(氫氧化鐵)懸浮物」。又因海灣有兩個夾角,外面又剛好有海流經過,所以懸浮物不易流出,一直停留在海灣內,形成陰陽海奇觀。黃色懸浮物質大約只停留在海面三公尺的深度,三公尺以下則又恢復為藍色的海水。

黃金博物館07.jpg
陰陽海那黃色的海水是鐵離子,所以這附近的海鮮不能吃?

黃金博物館08.jpg
沿途經過的紅磚古房
記得以前這裡好像是陶藝工作室還是茶館之類的(遙遠的記憶),現在則是關門沒有營業了

黃金博物館09.jpg
遙望太子賓館

黃金博物館12.jpg
遙望太子賓館

黃金博物館11.jpg
遙望太子賓館

黃金博物館34.jpg
太子賓館出入口

黃金博物館33.jpg
太子賓館
太子賓館又稱「第一賓館」,是田中況山株式會社在1922年(大正11年)為了日本裕仁皇太子視察台灣時所建造的行宮(後來裕仁皇太子並沒有來此住過)。房屋佔地360坪,建坪約141.5坪庭院內有水池,奇樹花草芬芳,造景優美;另外後院有射箭場、迷你高爾夫球場,是一處非常具代表性的日式建築。當初建造,為了防潮,石灰牆隔間共刷二層,第一層為紅泥土及稻草做醬為底層,砂和石灰為第二層,最後才上石灰。當時天候不佳且潮濕,為趕進度多用炭火烤乾。光復後由台金公司接管,作為公司接待外賓之用。台金結束營業後,因颱風破壞損毀嚴重,接手的台電公司於民國84年9月以專案專款一原貌原樣發包修繕,使其恢復原有的風貌,展現於國人的眼中。(資料來自金瓜石旅遊網http://rftour.myweb.hinet.net/)

黃金博物館32.jpg
非常有味道的日式石燈,古意盎然

黃金博物館26.jpg
太子賓館
太子賓館保存大型日式木造建築較為完整,主要建築屬傳統日式書院造樣式,融入「應接室」與娛樂室等西式空間,形成當時相當時興的和洋折衷式建築。

黃金博物館27.jpg
太子賓館
太子賓館興建應是日本大正十二年,即西元1923年,當時是金瓜石最繁榮黃金歲月,日本皇太子裕仁(為後來的昭和天皇)接受第八任台灣總督田健治郎的邀請,來台灣巡視,當時台灣各地開始興建相關設施,來迎接皇太子,他們推測金瓜石的太子賓館,應該就是當時興建的。

黃金博物館28.jpg
太子賓館

黃金博物館29.jpg
合照

黃金博物館31.jpg
可愛的小Lucy

黃金博物館13.jpg
黃金本館
黃金博物館是由昔日台灣金屬礦業公司辦公室整建而成,藉以訴說金瓜石的礦業歷史與文化。一樓展室包括了金瓜石的黃金發現之旅、本山坑道(一~九坑)、礦脈的展示與當時採礦器具與有關文物的展示 。二樓以黃金為主題,包括了黃金的特性、製作時所需的工具及有關的黃金藝術,並有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鎮館之寶:220公斤的999純金大金磚,在製作鎔鑄上更是史無前例,還可以親手觸摸喔!黃金博物館引領著我們追溯這歷史的金河,看到這在百年中不朽的黃金傳奇。(資料來自金瓜石旅遊網http://rftour.myweb.hinet.net/)
(十多年前造訪之時,這裡是石綿瓦蓋成的破落廠房,並且有多組採礦機具,可惜並未留下任何照片可供回憶)

黃金博物館14.jpg
Dora到黃金博物館一遊

黃金博物館15.jpg
Carry和Dora母女情深

黃金博物館16.jpg
金瓜石也有櫻花喔!

黃金博物館37.jpg
HowCheng和Dora

黃金博物館35.jpg
Dora以後要當礦工嗎?呵呵!在台灣沒有礦工這個行業喔!

黃金博物館36.jpg
小小礦工努力一點,挖挖看,找到黃金跟爸爸說......

黃金博物館38.jpg
礦區坑道

黃金博物館39.jpg
還原當年採礦模樣

黃金博物館40.jpg
這台車與管道相信是當年使用的實物,透露著濃濃懷舊風~

黃金博物館17.jpg
金瓜石旅遊服務中心

黃金博物館21.jpg
日式宿舍群的簡介
金瓜石有明顯的日式房舍建築群,為日治「日礦」時期日人高級職員工宿舍區,其公共生活機制完善,有完善的供水設施、消防設備、垃圾收集、醫院、郵局、車站、派出所、市場等。

黃金博物館18.jpg
三毛宅
「三毛宅」是日礦公司末代廠長三毛菊次郎所使用的廠長宿舍。是最具代表性的獨棟獨戶式建築。住宅面積寬敞,並有前庭後院。昔日擁有寬闊的庭院與視野,可惜目前被時雨中學的新建大樓阻擋了前方景觀。三毛的貢獻在於就任後對金瓜石礦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,包括新選定水湳洞選礦場場址(即今之十三層遺趾)、斥資興建水湳洞至八尺門的運輸鐵道、並積極進行金瓜石礦區內各項公共建設,改善礦山員工和住民的生活品質。(資料來自金瓜石旅遊網http://rftour.myweb.hinet.net/)

黃金博物館19.jpg
破敗的日式木造建築
何不將其整修恢復其原貌,或許可以改成展示館、紀念品販賣、或是民宿。任其荒廢實在有點可惜.....

黃金博物館25.jpg
環境館
環境館於台灣光復後,先後成為台灣金屬礦業公司、台電公司及瑞芳風景特定區管理所辦公室。館內主要介紹金瓜石地區生態環境與地質礦體的特色,透過館中多媒體的互動設置,介紹金瓜石的自然植物生態、聚落分布、金瓜石礦業運輸系統等。此外礦石展示區主要介紹產自金瓜石地區許多特殊而珍貴的礦石,讓民眾了解金瓜石地質的特殊性。二樓並有園區導覽影片放映及籌建過程的展示。希望提供一個富含教育氛圍、悠然自得之參觀場域。(資料來自金瓜石旅遊網http://rftour.myweb.hinet.net/)

黃金博物館24.jpg
煉金樓簡介
日治時期。煉金樓原為提供外地賓客住宿之旅館,台金公司時期(光復後)曾作為煉金工廠,而後台金公司將煉金廠遷至水湳洞,煉金樓因而轉作其他用途。據地方耆老表示這裡曾經用來收藏金子,也曾作為土地銀行辦事處,提供當時礦區員工服務。因造型特殊,黃金博物館曾向當時的職員陳耀芬先生查證,確曾作為煉金之用,因此命名為煉金樓。

黃金博物館23.jpg
煉金樓
煉金樓位於金瓜石一處小坡之上,視野不錯,這棟建於日治時期的紅磚樓房,早期原本是一處提供外賓住宿的旅店,光復之後也曾短暫地作為台金礦業公司的煉金工廠,直至煉金工廠遷移,才先後改成收藏金子之處,以及土地銀行的辦事處,惟之後便一直閒置,建築略顯破敗。

黃金博物館20.jpg
煉金樓旁一棟古老房舍

黃金博物館41.jpg
報時山(朝日亭)
報時山在勸濟堂右後方的塞連山山頂,以前在日據時代設有大型警報器,作為空襲警報之用,也定時鳴放,故稱為「報時山」台語也叫作「水雷山」。涼亭位置很高,居高臨下,是欣賞晨曦和夕陽的絕佳地點。(資料來自金瓜石旅遊網http://rftour.myweb.hinet.net/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w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