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大年初二來到萬巒吃豬腳,吃完之後到附近走走散散步。先前電視報導過一處萬金天主堂,就在萬巒的附近,於是開車前往。在台灣鄉間小路開車實在是一件很愜意的事,沒有什麼車,和煦而溫暖的微風吹來,車上開冷氣都是一種浪費吹自然風吧!享受鄉間氣息。來到萬金天主堂,還蠻多車輛的,其實大家都知道,一到過年城裡空蕩蕩的,大家都一窩瘋地到各個風景名勝。停好車之後,就走進天主堂瞧一瞧。

以下取材自屏東縣文化局網站資訊

清咸豐八年(西元1858年),西班牙屬地菲律賓「聖多明我」(St.Dominic)教會教士郭德剛神父(Fernando Sainz,O.P.)來臺傳教。清咸豐十一年,郭神父偕同傳教師篤哥先生由高雄至萬金傳教,是為萬金天主堂創立之始。同治元年,黎茂格神父接任本堂,翌年以六十元清幣,在萬金購買一片土地,建立萬金天主堂第一座聖堂。同治五年,因暴民縱火燃燒教堂全毀,未曾留下任何圖像紀錄。同治8年(西元1869年)十二月,在赤山地區(今萬巒鄉赤山村、萬金村一帶)建造了一座堅固的教堂,堂前立清廷所賜「奉旨傳教」的石碑,堂內放置三座由菲律賓運來的聖像。當年所用木料皆取自廈門,在東港登陸由信徒義務搬運。這就是臺灣現有最古老的天主教堂萬金天主堂。

同治九年建築完成的萬金天主教堂,為一寬五十七尺、深一百一十六尺、高二五尺、外壁厚2尺的歐洲傳統哥德式教堂建築。建築外貌二層上加設短欄杆,塑造出三層三開間的立面效果。殿內以平行大圓柱區分中殿與兩側,展現出平實無華而又莊嚴肅穆的效果。

教堂位處閩客、平埔、排灣等各族群交會之地,在屏東平原的開發史中,曾經是族群關係較緊張的地方。自從天主教進入萬金傳教之後,族群的紛爭與對立反而消弭於無形。同治年間福建船政提督沈葆楨目睹此一現象,感動之餘乃奏請朝廷書「奉旨」懸於教堂之上,加上「天主堂」花崗石牌示,及現存教堂內由福建名匠雕鑿的聖母轎,是清代遺留重要的文物。

萬金天主堂成為台灣地區唯一的教堂古蹟建築,見證了清朝咸豐年間以降天主教開始傳入灣的歷史。

萬金天主堂,經過光緒十一年(西元1885年)和以後民國四十九年等多次重建,今日外觀仍維持原狀,有如一座中古時代的城堡。萬金天主堂的造型構成,基本上是一正面雙塔式的小型教堂模式。整座教堂可以視為由西正面、中央禮拜堂、及東面環形殿三個造型所構成。中央屋預呈三角形,上豎十字架,其下有兩橫排 中英文字,寫明教堂建築歷史和教義,其上橫排申閻鑲嵌一方小石碑,石面刻「奉旨」二字,卯為當年清廷所賜之碑。另外左右兩邊方形衛塔,平頂邊緣有像城牆的雉堞。

聖堂內部兩列柱子分割為主廊和側廊,聖壇與祈禱室之間有木欄干分隔,聖壇上所放西式神龕,其雕刻與某些細節,富有中國色彩。教堂四面的彩色玻璃窗,為堂內帶來和祥的光線,似乎熾熱的屏東陽光,在此也寧靜下來了。西元1984年七月,羅馬天主教宗若望保羅二世敕封為「聖母聖殿」的榮銜,在國際天主教界有了崇高的地位,可說是古蹟當中崇高的榮耀。

從高雄楠梓出發,一路到萬巒吃豬腳,再到萬金天主堂走走


萬金天主堂─萬金開教始於公元1861年,由西班牙道明會士郭德剛神父從高雄前金步行往返傳教。


萬金天主堂─同治二年(西元1863年)郭德剛神父與黎茂格神父興築草頂土牆聖,為聖殿建造之始。同治九年(西元1870年)良方濟神父積極重建今貌。


萬金天主堂環境幽美,地方不大,隨意漫走大概半小時至一小時即可整個瀏覽一圈


天主堂內的擺設裝置


聖殿教友中心


迴廊


Lucy留影於屏東萬金天主堂


耶穌釘在十字架上


郭德剛神父:一八六三年五月,郭神父到任,固定長駐萬金,並購買了如今萬金聖母聖殿所在的土地,以最節省的方式,蓋了只要夠用就好的房子,三面土牆,一面竹牆,什麼也守護不了,這就是他們最初的家,非常簡陋,就像個草蓬子,充其量只能遮風避雨而已。


郭德剛神父的石刻雕像


天主堂內的傳教士人偶


Dora and Lucy


Dora and Lucy拍照時一點都不配合,也不會笑,也不配合擺姿勢,只好隨意亂拍囉!


天主堂內部裝飾


從二樓後台俯瞰整個天主堂主殿


遊客累了,就在教堂內的長椅坐著,稍做休息


萬金天主堂主殿


中央是聖母像,旁邊則是耶穌像


聖母雕像


除了到萬巒吃豬腳外,來萬金天主堂走走,散散心其實不錯呦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w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